客房预订

旅游供应链低效之痛!!!

2016/3/25 11:50:19
OTA的技术本身是没有问题,但是他们的技术是帮助自己来解决问题,而不是帮助资源方或者供应商来解决的。这样双方就出现了脱节。

  在《目的地供应商吐槽:我们有那么多牛逼产品 OTA却卖不好》一文中,我们提到供应商在与OTA技术对接上的无奈。 随着采访的深入,我们发现,OTA早已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,也完善了自身的技术。但症结就在于此,OTA完善的技术更利于自身——对于不专业做技术的供应商,反而因此更加落伍。

  因此,供应商往往只能借助第三方技术平台来解决对接问题。而多数第三方平台对于小众、非标产品的展示,往往也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。僵局出现了。

  OTA只能管好自己

  作为一家OTA的产品经理,秦云(化名)把和一个个景区对接的产品手动输入系统,他对这种苦逼的日子已经习以为常,但抱怨依旧存在。他告诉TBO(旅游商业观察),这些工作明明可以系统对接,但由于很多景区的技术水准太低而无法实现。 这种无奈还有其他根源。“本身我们对接的供应商就非常多,技术排期要很久。”一家OTA的门票运营人士告诉TBO,“对于不能直接技术对接的景区,他们会开放ebooking后台。只要游客验证完毕,景区就可以自己手动点击通关。”

  “然而,有些景区觉得麻烦,还是不愿意用。”于是,产品经理们还是只有一个选择:手工输入。

  对于OTA来说,ebooking只是一个过渡阶段,有条件都会尽量实现api对接。以景区门票为例,有的OTA会将门票分为普票和期票。对于采购之后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到景区游玩的期票,有些还不能实现分销功能——这就需要改造:将其全部要录入成OTA自己限时销售的普票。

  显而易见,这在对接上会让流程更复杂。

  “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技术的直接对接,现在我们的技术可以,就是有的供应商不行。”上述OTA运营人士称,“能直接投入技术的供应商规模都比较大,这种投入和服务也不冲突。而小的供应商技术可以由第三方公司来解决。”

  对此,劲旅网CEO魏长仁认为,OTA的技术本身是没有问题,但是他们的技术是帮助自己来解决问题,而不是帮助资源方或者供应商来解决的——这样双方就出现了脱节。

  于是,现在不少OTA都逐渐选择了第三方管理平台,来解决双方自身都无法调节的对接难点,打通自身的分销渠道。

  谁来教育市场?

  但问题随之而来。对于非标产品展示的难点,多数第三方平台似乎也一筹莫展。有第三方平台的人士向TBO坦承,“对于非标产品,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,技术一般是要解决规律的,有标准可言的东西。”

  类似于我们上一篇文章中,供应商提到的直升机这一类的非标产品,有OTA产品方人士表示,“这种产品的不可控因素及非人为的因素确实常多,需要审核才能上架。现在平台上售卖的这种产品不多,主要还是因为这个从系统方面去解决的话,一时还不能实现。”

  然而,现在通过线上平台预定小众产品的游客逐年增长,因为OTA产品的愈发同质化,消费者对于非标的产品开始有了旺盛的需求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非标产品背后的不确定因素,让各大OTA都不愿意冒险去承担利益风险——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供需双方的失衡。

  “第三方平台还是围绕大众产品来研发自己的系统或者平台。”OTA相关人士称,“至于内部的审核制度,考虑到一些资质等问题,各环节的流程都很难简化。而且一个产品的销售量多少,审核制度也不一定是一个绝对的影响因素,产品本身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去修改。只能说,针对不同产品区逐渐完善。”

  “对于OTA,卖的东西需要有一定的确定性,否则就在退款、赔偿相关业务流的操作带来麻烦,性价比不高。”魏长仁分析。

  小众非标的项目现在还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,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和了解程在购买时有充分的心理预期,出了问题才比较好解决——但OTA都处于观望阶段,不愿意承担教育市场的责任。“也许大OTA追求效率不愿意做,小的在线的创新企业有人愿意做。”

  这也不失为一种解决之道。有读者给TBO留言,认为“开发一个新的平台解决这个痛点,可能就会颠覆OTA。”

  坦率来讲,特别清晰的解决方案似乎还未出现。是由第三方技术平台改造升级供应链对接,还是有教育市场的探路者重新搭建平台,我们很难断言哪种方式更容易成功。但这个问题能否解决,可能关乎整个行业的下一轮兴盛。让我们拭目以待。